“有一个画好的天堂在地平线的尽头/没有一个画好的天堂在地平线的尽头”——庞德,《比萨诗章》
每天当我打开电脑,连上宽带,我不知道今天又会是什么样的驱动力,使我进入那个低矮扁平的呈长条状的天堂大门——GOOGLE,每天消化着我的疑问与探询,或激起更多的疑问,并使人渴望从它那里得到更多答案。
如果没有GOOGLE,那么我上网的动力或热情必然会减少一半。我不聊天,不进讨论区,不联网打游戏,在网络对我来说比较正经的用途中,最主要的也就是收发邮件与GOOGLE了。
狂热的成为GOOGLE的信徒,是2002年的事情。那时新工作提供了大量不限时免费上网的机会,于是原来被各种因素压抑的求知欲望,突然急速膨胀起来,在我强烈地渴望吞食那些出版物上难得见到而只有网络上可能有的新知识或新见解时,我感到网络也在逐渐在吞噬我,吞噬我的时间,压缩了我对夜晚原有的漫长感觉。我被网络,更确切的是GOOGLE,深深地吸了进去。我在GOOGLE那道搜索框后面展开的巨大空间中迷了路,它无尽的分叉与藤蔓把我送往一个个陌生的“地点”,然而这是多么刺激的体验!
最初的动机似乎是随意的。比方说,开始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艺术”,它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还想了解国内看不到的西方先锋文学的最新观念,我在GOOGLE中输入“net art”、“avant-garde”,于是旅行开始了……这些旅行最初的纪念品和收获,就是大量被放入IE浏览器收藏夹的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网站,连名字都都很怪,什么“altx.com”、“ctrl+c.com”、“UBU.com”……这些名字背后展现出一个令人惊异的世界,好像在那个原来只知道看新闻,收邮件的世界背后,还有这么多无穷的宝藏!通过GOOGLE,我第一次知道了还有avant-pop(先锋流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它宣称 “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了!”而在UBU.com这个我至今最为敬佩的网站上,有二十世纪几乎所有最厉害的艺术家的作品,论文,MP3文件,或活动影像,并且,全是免费的!GOOGLE这个超级机器,已经把我送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最初的狂热当然会过去,收藏夹里那些开始视为珍宝的网站,也逐渐被我冷淡,但是这种想到什么或者想知道什么就上去查查的习惯,却牢固地树立了起来。而使用GOOGLE这件利器的技巧,也在我手中磨合得更为纯熟。找图片,上GOOGLE;找MP3,上GOOGLE;写稿子,上GOOGLE;查艺术家的资料,上GOOGLE;寻找电子版图书,上GOOGLE……甚至,要是你对一切厌烦了,你可能在无聊状态下输入自己的名字,于是,或者你会找到真的和你相关的网页,或者是无数和你同名的人的逸闻……
有位朋友和我聊起原本我不熟悉的法国诗人弗朗西斯·蓬热,问我能不能上网找些他的诗歌翻译一下,他很想看到蓬热的作品,但国内介绍甚少。于是我回家,坐到我的电脑前面,开始GOOGLE……经过二三十页的努力之后,成果是明显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那些散落在各个隐蔽的角落中的诗歌被集结在了一起,粗粗数起来,它们竟然有二十多首,而且还有两篇相当有价值的论文,都很长。
当这些诗歌被翻译修改,打印出来时,你感到自己手里并不是一堆便宜的纸张,而是运用某种现代巫术从一个虚拟空间中的电子海洋里打捞出来的珠宝……
我想即使我是一个文盲的话,也没有关系,只要我有GOOGLE,那么我说不定真的有可能知道我想知道的一切,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痴人说梦一样的乐观主义或野心呢?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5-04/26/content_2878663.htm